中國風電光伏發電步入競價時代 或引發行業大洗牌
2019-06-14
“史上最具市場化導向”政策出臺 我國風電光伏發電步入競價時代
“此次放開競爭,新能源電價下降是必然趨勢,極有可能會促生新一輪行業大洗牌。”6月2日,談及最新公布的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將采取競爭配置,優先建設補貼強度低、退坡力度大的項目時,來自我國首個新能源綜合示范區、西北首個電力輔助服務市場試點地區的寧夏業內人士如是說。
新政勢必影響企業投資熱情
5月30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2019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分為不需要國家補貼和需要國家補貼兩類,在組織電網企業論證并落實平價上網項目的電力送出和消納條件基礎上,優先推進平價上網項目建設,再開展需國家補貼的項目的競爭配置工作。
該局新能源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此舉目的在于完善需國家補貼的項目競爭配置機制,減少行業發展對國家補貼的依賴。今年風電、光伏發電總的導向就是“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加快技術進步和補貼強度降低,做好項目建設與消納能力協調,實現高質量發展”。
這一被譽為“史上最具市場化導向”的政策,標志著國家風電光伏步入競價時代。
“十三五”以來,我國風電、光伏發電應用規模不斷擴大,技術水平明顯提升,成本逐步下降。但與此同時,補貼缺口持續擴大、部分地區棄風棄光限電等問題凸顯。
最新數字顯示,寧夏電網新能源裝機容量約達1500萬千瓦,占發電電力的49%,達到用電負荷的102%,成為我國首個風電、光伏發電出力超過地區全網用電的省級電網。2013年至2018年,寧夏風電裝機年均增長率達27%,光伏裝機年均增長率達40%,新能源裝機年均增長率達32%,新能源裝機占比位居全國第二。
來自寧夏新能源研究院一位不愿具名的專家分析,能源投資企業的激烈競爭主要體現在上網電價的競爭,電價一降,投資收益率也會隨之降低,勢必會影響企業建設光伏電站的熱情。另一方面體現在一些光伏發電企業身上,它們要消化產能必須通過出售電站的方式進行投資,這也對其建設電站的積極性產生較大影響。
究其原因,主要是光伏組建價格幾年以來大幅度下降,設備價格下降導致投資成本下降所致。
該專家稱,最初組建價格每瓦最高20元,去年降到最低值,每瓦1.6元。“這也意味著電價到了一個較低水平,前兩年寧夏最低電價是0.55元,現在放開競爭的話,估計會達到0.35元左右,基本接近平價上網。”他坦言。
下一條 —
相關新聞